春季养生话“春捂”
发布时间:
2016-04-07 01:45
来源:
春季养生,就是指在春天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,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。所谓生,就是生命、生存、生长之意;所谓养,即保养、调养、补养之意。总之,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。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,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,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,保持生命健康活力。
春季养生讲究“春捂”,也就是当气候从冬季进入春季时,应该注意保暖,不要受凉,如果过早地减去棉毛衣服,寒气就会乘虚而入,伤及人的阳气。中医理论认为,春季常常会因风邪而引起疾病,并称“风为六淫之首”,“百病之长”。如果衣被过薄,不足以御寒保暖,风寒之气便会乘虚而入引发疾病。“春捂”的原则是根据气温的变化而适时地增减衣被,天气回暖时要适当地减少衣被,天气转寒时要适当地增加衣被,使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。应当提醒大家注意的是,“春捂”切不可穿衣过多,以身体感觉温暖舒适,并进行轻度劳动时不出汗为最佳,切不可捂出汗来。中医认为,汗出则毛孔开泄,风寒之邪易侵袭为患,不但无益反而对机体有害。那么,“春捂”究竟该怎样“捂”呢?
捂头 头为诸阳之会,最易散热,使热量丢失,因而对于一些体弱多病的老人来讲,戴顶适宜的帽子会起到如同暖瓶瓶塞一样的保温作用。
捂背 背为阳中之阳,风寒之邪极易透过背部侵入人体,兼之与心肺相邻,故其保暖显得格外重要。春天减衣时,莫忘留件适宜的背心,特别是体质虚弱者更应注意。
捂腹 腹为阴中之阴,胃肠病患者和患有妇科病的女士要加强保暖,除了穿件背心外,最好不要穿开衫或将上衣扣子随意解开,睡觉时要注意盖好腹部。
捂下 由于寒多自下而生, 《千金要方》曾提出春令衣着宜“下厚上薄”,既养阳又收阴,颇受后世医家推崇。而现在不少青年女性在阴寒尚未退尽之时,过早穿起了各式各样的裙装或短裤,使患关节炎或多种妇科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。所以,“要风度,不要温度”,为追求美而不顾健康的做法极不可取。同时,老人和儿童体质较弱,更不可急于脱去保暖下装,应注意穿好具有保暖性能的鞋袜。
同时“捂春”要有“度”,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“度”,养生同样是这样。《黄帝内经》里就多处提到了“太过”和“不及”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疾病。中医认为,春天是一个阳气开放的季节,随着阳气的释放,气候由寒转暖。根据“天人相应”的道理,人体里的阳气也要随着气候的转暖而慢慢升发,毛孔舒开、新陈代谢加快。而早春的季节里,气温较冬天没有太大的变化,如果我们不注意“捂春”,甚至完全脱掉了冬天穿的保暖衣物,那么整个身体在寒冷的刺激下毛孔就会紧紧地闭起来,这样就形成了,身体里的阳气要散出来,而表皮的毛孔打不开,类似于“闭门留寇”,这样身体就会发生疾病。反之,如果“捂”得太过,也就是穿得太多,身体里的阳气同样会被闷在里面发不出来,也会出现发烧、感冒等疾病。
上一页
下一页
上一页
下一页